迎戰面試,讓法律系教授說給你聽
- 林士淵
- Jan 27, 2018
- 5 min read

圖片來源:林其叡同學
對於許多台大法律系的學生而言,九月開學是他們第二次踏入法學院,第一次,約莫是在四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那天是大學入學面試的大日子。
理想上,個人申請希望提供有別於成績的多元管道,透過面試、備審資料等方式讓同學能呈現出更完整的自己,使系上能招到真正有興趣、了解科系所學、適合系所課程的同學,也讓高中生透過準備的過程來思考、反問自己的選擇是否真的合於個人的興趣、能力,而非僅以分數或社會評價為選擇的依據。
然而,在現行體制下高中生光是讀書就分身乏術,鮮少有時間、機會摸索自己的興趣,或僅有粗略的概念,一直到填寫志願的時候才比較認真開始思考人生的選擇與方向,使得真正申請的時候常常是憑著落點分析、親友建議為選擇依據,而備審及面試的準備上也是匆忙準備、甚而因為投考科系眾多而有一魚多吃的情形,坊間也出現了很多申請秘笈或是補習班提供的教戰守則,或許寫的看似頭頭是道,反而適得其反,不一定能得到教授認同,是以,這次我們特別專訪台大法律學系謝煜偉副教授,希望透過教授這幾年的觀察提供同學們另一種思考的面向。
Tip 1關心時事是基本,別被刻板印象影響
面試無非是一個兜售自己的過程,在短短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說服教授自己有能力、有興趣進入系上就讀,而個人的特質也適合系上課程的訓練,以得到面試官的青睞。社會上多認為辯才無礙、富正義感、熱衷學運、關心時事者很適合就讀法律系,但事實上,適不適合就讀、能不能讀得好、以及有沒有興趣,這三者間其實沒有太大關聯,「高中的時候誰對三民主義有興趣,但我們還是讀得很好啊。」謝教授面露無奈地說道,而針對上述「適合就讀法律系」的刻板印象,謝教授則認為用這些標準來衡量並非那麼適切,「關心時事應該是任何成年人必備的習慣」,作為一個現代的公民,關心社會上的脈動——尤其是跟自己領域相關的新聞——不應當是一種刻意的行為,尚且當一個人真的有興趣的時候自然便會去關心相關的時事。
Tip 2邏輯清楚、敢於挑戰、耐得住寂寞
「學習法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挑戰 (challenge) 的過程,透過挑戰個人既存的價值觀,試圖建立一套能說服自己及眾人的體系架構,像我作為一位法學者,最基本的關懷就是:法律的目的是什麼?人為何要遵守法律?」現在法律人的來源越來越多元,不一定要是本科生或高中時就讀社會組才適合唸法律,尤其歐美國家多將法律系放在研究所,進入就讀的學生在大學都有非常不同的專業領域,因此,謝老師認為很難說什麼樣的人較適合就讀法律系,但一位優秀的法律系學生應該要有好的邏輯、勇於挑戰而不過於順從權威、同時能忍受孤獨,「其實我常覺得寫法律系的考題和寫數學的證明題很像,所謂大前提、小前提(涵攝)及結論的三段論證,與數學證明中的推導有那麼幾分相似。當然,法學思維是很漫長而需要不斷挑戰既有框架的過程,這時候就必須要能忍受孤獨,一個人靜靜的思考,希望能夠找到一套能合理解釋的體系。」這樣一個探求的過程,多少帶著點在無月光的黑夜獨自航船的感覺,不知何時才能雲開霧散,看到隱身其後的月光。
Tip 3拋開樣板才能展現個人特色,矛盾浮誇是大忌
從一位應試者到成為面試官,謝教授可以感受到兩種不同身分的人在面試時多少都會不斷猜想對方的心思;應試者希望能迎合面試官的喜好,而面試官則希望能卸下應試者的心房,看看那個沒有武裝、最真誠的樣貌。當然在過程中雙方都不免露出一些痕跡,「老師們其實都是過來人,有時候我們只是不刻意戳破而已」謝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道。「其實有時候學生有點生澀的感覺是最好的,那才是最真的自己,而不是被補習班或是學校老師調教過的你」,在面試時「真誠」絕對是贏得高分的不二法門,事實上備審資料也是一樣,太制式、千篇一律、沒有個人特色的內容就不必放在文章當中,沒有加分也浪費審查老師的時間,「樣板文章絕對是一大敗筆,更不要去迎合大人」。例如在讀書計畫中,許多學生都會說要「每天看CNN英語十分鐘,持續增進英文實力」,說到這裡,教授反問我們「請問誰最後有做到?」,如果高中已經每天在做的事情就不能稱之為計畫,而是一種習慣,計畫裡面應該寫一些真正能做到、撰寫者確實有興趣、特別的事情,「如果你說高中都在忙著讀書,所以希望利用升大學的暑假一個人去遠行、學會彈吉他、或甚至是好好談一場戀愛,這些不都是很真實也真能引起老師共鳴的內容嗎?」不論是備審資料或是面試應答的內容都切記要真誠且有個人特色,除了能讓面試官留下印象之外,也才不會被發現矛盾或破綻而落榜,不懂裝懂,或是在備審資料寫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東西,抑或過度誇大自己的能力及成就,一旦老師追問下去發現和事實有些落差,往往分數都不會太理想,尤其是面試時教授多喜歡問一些具挑戰性的問題看看學生的臨場反應,是否能夠沈著應對且邏輯清晰,而面對教授的挑戰,學生是選擇順從權威,還是能試著為自己辯護,找到一個說法能捍衛個人的論點,而不是一味把老師的話當聖旨。
大學入學面試往往是多數學生人生第一場面試,坊間上都會流傳一些應試秘笈,或是認為面試官都會別有心機、在問題中暗藏玄機,以為如果依一般直覺應答就會落入陷阱,「其實我們都不會刻意刁難學生,問題多是根據學生的備審資料」謝教授特別提醒。事實上大家往往都想得太複雜,只要平時多累積自己的實力、勇敢且有邏輯的表達想法、應試時能沈著以對、用真誠的態度展現真實的自己,相信面試時必能輕鬆過關。